流行病學-適用地方特考三等衛生行政-地方特考考前衝刺-這些觀念你確實掌握了嗎?

不用擔心地方特考衛生行政流行病學如何準備,常考考點、易錯題目,這邊都幫你做了篩選和彙整囉!題題皆附上詳細解析,同學們最容易搞混的觀念全部都幫你打通~考前高效總複習這樣做就對了!

【流行病學】(108地方特考考前重點整理)

偏差的來源
偏差來自於隨機誤差與系統誤差。
隨機誤差指隨機樣本估計值與來自之研究族群的實際參數值的差異
系統誤差指隨機樣本的估計值與真正值的差異。
選擇誤差,指研究對象選取不適當所造成的,個體被選為研究對象的機率並非相等。包括健康工作者效應與柏克森誤差。
分類誤差,要指在疾病或危險因子測量、分類或資料收集方法不正確所造成。包括錯誤分組與回憶性誤差。
干擾誤差,指對特定危險因子對疾病的影響時,因外在因子的影響,且它可以部分或全部解釋我們所得到的因果關係。
其他誤差,追蹤誤差、生態學的謬誤、霍桑效應、診察誤差、觀察誤差。
控制干擾因素的方法
研究設計階段: 
隨機分派
實驗型研究將樣本隨機均勻的分組,可將已知或未知的干擾因子均勻的分佈在不同的組別,而不致影響暴露與疾病之相關性。
限制法
觀察型研究,研究者可用限制條件來控制干擾因子。
配對法 
研究者可以針對干擾因子加以配對,使得干擾因子分布平均,不致影響暴露與疾病的相關性。
資料分析階段: 
分層校正
分別計算干擾因子各組間自變項與依變項的相關強度(暴露比或相對危險性),再根據分組人數計算加權相關強度。
標準化
針對干擾因子的分層進行率的直接標準化或間接標準化。
數學模式法
可以利用多變量統計模式來控制干擾因子,常見的包括線性迴歸、邏輯斯迴歸、卜瓦松迴歸和考克斯迴歸等。

五、疾病篩檢
條件
必須是適當之疾病、必須有適當之篩檢工具、必須符合成本效益
除此之外,篩檢必須考慮它的效度、信度和成效。
信度
  組間一致性常用Kappa coefficient:  
效度
敏感度:指有病的人當中,篩檢呈陽性反應的比例
特異度:指沒有病的人當中,篩檢呈陰性反應的比例
偽陽性:指沒病的人當中,篩檢呈陽性反應的比例
偽陰性:指有病的人當中,篩檢呈陰性反應的比例
陽性預測值:當篩檢為陽性反應時,而此病人確實有病的預測機率
陰性預測值:當篩檢為陰性反應時,而此病人確實沒病的預測機率

平行檢查與序列檢查
平行檢查:所有檢查同時進行,有任何一個結果為陽性,就當作是有病。這種方式將增加檢驗的敏感度與陰性預測值。
淨敏感度 ;淨特異度 
序列檢查:是否進行下一個檢查必須前一個檢查為陽性才繼續執行。
這種方式將增加檢驗的特異度與陽性預測值。
淨敏感度 ;淨特異度 

誤差  
前導誤差
因為藉由篩檢,疾病提早被檢驗出來,而發現病例的時間也因此提早。
長期誤差
生長較慢的癌細胞具有較長的潛伏期,本身即有較好的預後。
選樣誤差
參加篩檢活動的的民眾本身即是保健態度較一般人積極者。
六、描述流行病學
即以人、時、地三個要素來描述疾病在某一個族群中的數量及分佈情形,而其目的包括:評估族群中的健康狀態;提供衛生保健計畫、執行和考核的基礎;尋找初步的疾病假說。
七、分析流行病學
分析流行病學其目的即在於探討危險因子與疾病間的因果關係。
橫斷研究法
同時對研究對象收集其有無罹患疾病以及暴露於危險因子的程度,用以研究疾病的危險因子的相關性。
優缺點
優點
經濟省時,可同時調查多種暴露與疾病;可用於提出致病假說的前導研究。
缺點
易產生選樣偏差,難判定其因果時序關係;罹患疾病的時間長短易造成選樣偏差。
危險性評估
盛行率比 ; 
世代追蹤法
世代研究法中,乃針對一群健康的人,研究者依其暴露的經驗分為暴露組與非暴露組,追蹤一段長時間,比較兩組的疾病發生率是否不同。
優缺點
優點
與臨床問題依循相同的邏輯,符合因果時序性,確立因果關係的證據較其他觀察研究法強;暴露的決定是在結果發生之前,可以直接建立發生率的方法,可避免因為研究對象的記憶偏差導致錯誤分組。
缺點
需要大量的研究樣本才能得到所要研究的事件,不適合用來研究罕見疾病;長時間追蹤一群人所需成本高,會面對研究對象的流失、疾病診斷標準改變與暴露經驗改變等問題;只能評價研究開始時被紀錄下來的因子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回溯型世代研究法
回溯型世代追蹤研究是利用過去所收集的資料來進行暴露與否的分組,並進行假想的追蹤研究,藉以縮短追蹤時間來降低失去追蹤或分組錯誤的風險,亦稱為非同時世代追蹤研究。危險因子的評估與世代追蹤相同。
病例對照研究法
挑選一群患有某種疾病的患者(個案組),而為了比較的目的,我們再收集另一群沒有該疾病的個體(對照組),比較兩組有暴露的比例以及沒有暴露的比例。
研究對象的選擇
病例組的選擇
選擇病例以新發生的個案為對象,以便推論致病因子。可考慮以醫院(會有選樣偏差)、社區或族群為對象(會有回憶誤差、成本較高)。
對照組的選擇
資料容易獲得,且實際可行。並且對照組與病例組在干擾因素、人口學特徵相同,具可比較性。可考慮以社區、醫院、或其他來源。
優缺點
優點
較經濟、省時,不像世代研究需要等待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確定疾病狀態;病例對照研究法的起點是已經確定個案的疾病狀態,故不需要太多的個案;適用於研究潛伏期較長的罕見病例。
缺點
對已經發生的危險因子之暴露,需依賴研究對象的回憶而取得,容易造成回憶偏差;訪談員收集病例組與對照組之暴露經驗時,可能受到研究對象的疾病狀態影響其收集資料的態度,而產生觀察偏差;較難得到合適的對照組,亦造成疾病機轉解釋上的偏差。

巢式病例對照研究
巢式病例對照研究是選定一群世代的族群,在研究開始之前先收集相關的暴露資料(如人口學、血液、檢體等資料)。開始追蹤一段時間,觀察發病狀況,選擇發病者作為病例組,並從未發病的世代中選擇對照組,再作比較分析病例組與對照組之危險因子的暴露資料,是融合病例對照研究及世代研究之優點的一種研究設計。危險因子的評估採用勝算比。
八、分析流行病學方法
配對
若病例組與對照組或暴露組與非暴露組在研究所關注的危險因子之外的特徵有不同的地方,此時就會有干擾現象發生,造成研究的過程缺乏可比較性。匹配的目的是要控制干擾
頻率配對
使用某種方法使得病例組和對照組具有相同比例。
個別配對
指根據每個病例組個案的特性,選擇適合他們的對照組。

九、實驗流行病學
實驗流行病學的作法事先找一群健康的人(通常是志願者)以隨機分派方式分介入組及比較組,對介入組給予某些介入,比較組則給安慰劑或不給暴露,由這樣的結果來觀察介入組與比較組的差異。
實驗流行病學種類
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是以病患為實驗對象,其目的在於找出某一疾病可能的治療方式或找出延遲死亡或避免殘障的預防方式,是一種特殊的世代研究。
田野試驗
田野試驗不同於臨床試驗之處在於其研究對象並非病患,通常需要較多的研究對象,費用也因此較高,而且通常需要至研究對象的工作場所、住家或學校作實地訪視。
社區介入試驗
社區介入試驗是田野試驗的延伸,田野試驗是以個人為施測對象,而社區介入試驗是以整個社區為單位進行試驗。
實驗流行病學特色
隨機指派
個案被分派在介入組與比較組完全是隨機的,可提高兩組可比較性。
介入或安慰劑
實驗組進行治療、介入降低危險因子、預防等介入措施;而比較組則是無介入或安慰劑。
盲目
患者、作治療分配的人及評估研究結果的人皆不被告知治療分配的訊息,盲目的方式可減少報告或測量結果產生的偏差。

十、流行病學假說與因果關係判定
Mill的歸納法五大原則
類同法
差異法
同異並用法
剩餘法
共變法
Hill的因果判定法則
正確的時序性
重複研究的相關一致性
相關強度
相關特異性
相關的合理解釋,即生物贊同性。
十一、傳染流行病學
疾病傳染模式包括:三角模式、網狀模式、輪狀模式、與螺狀模式。
疾病傳染途徑包括:直接傳染(直接接觸、飛沫或胎盤感染)、間接傳染(媒介傳染、蟲媒傳染、空氣傳染)
傳染病流行的型態包括:
共同感染流行,即一群人暴露的時間很短,而且大部分的人都在同一時間發病,出現病例聚集的現象,如食物中毒。
連鎖感染流行,連鎖感染係指傳染病直接或間接地由病患或帶菌者逐漸傳給其他可感染宿主的情形。
影響連鎖感染的流行趨勢:
傳染代隔
連鎖傳染的過程中,第一波病例與第二波病例之間的時間間隔。
集團免疫力
集團免疫力為族群預防傳染病的整體免疫能力,若族群中的組成份子大部分都具有免疫力,便可使該團體具有對抗傳染病原侵襲或傳播的能力。

傳染病防治的原則
避免病原體進入體內
切斷傳染病途徑(治療、追蹤、隔離、檢疫的方式)   
增加個人抵抗力

看更多適合地方特考考試自學準備的最新書籍、線上課程資訊>>點我立即前往